疫情防控常態化,筑牢防線不放松
尊敬的老師、親愛的同學們:
大家好!我演講的題目是:疫情防控常態化,筑牢防線不放松
萬千磨難之中,中華民族飽經滄桑,經受歲月洗禮卻仍具勃勃生機。正如魯迅先生所言:“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。”越是一發千鈞的存亡絕續之時,越能研讀人性的平凡和偉大,越可見布衣之下熱血炎炎,凡胎肉身的堅不可摧。紫光燈下俯身日夜,悶汗如泉未曾歇,是無數醫者在萬眾企盼里奮戰一線;除夕夜火神山內暫得起炊煙,年夜毅然別團圓,是成眾工人在燈火人間里堅守戰場。“逆行者”們的身影,牽動著每一份執著的信念,愈發深刻了我們共同的勇氣。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,戰疫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,國內許多城市終于再次車水馬龍,人聲鼎沸。在萬家燈火,喧囂人間中人們終于得以暫緩緊繃的神經,感嘆:熟悉的生活,終于等到你。
然而客觀來說,盡管疫情防控的緊張情緒得到一定緩解,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持續回暖,但隨著疫情防控舉措進入常態化,不少地方一度繃緊的防線松弛下來,部分公共場所同疫情前一般擁擠不堪。許多人或許覺得疫情已過,變覺得防范措施實屬多余之舉。誠然,疫情爆發初期時每日新增確診病例、死亡病例和疑似確診病例那觸目驚心的數據似乎已成歷史,但是,這卻并不意味著我們所處的環境變得安全。冬季,本就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,加之新一輪春運來臨,使得疫情隨時有反彈的可能。諸位可知,低新增不等于低風險,疫情防控并未“撤防”。對于“卷土重來未可知”的疫情難測,此時此刻,多一些警覺和防范,在盲目樂觀和只圖熱鬧的心態中更顯重要。
事實上,從萬無一失到一失萬無,中間的警戒線被沖破只需片刻的大意麻痹。在廣州,一家美食店疫情期間音隱瞞客人堂食情況,最終多人確診;同一架飛往上海的航班,當天便激增80例疑似病例。境外輸入風險尚且危急,境內反彈的壓力也不容忽視!內憂外患之下,防控意識不能松,防控強度不可降,防控效果不打折,才能將疫情風險降至最低。

繃緊的弦不能松,當然更不能忽緊忽松。長時間被壓制“剁手”的欲望后,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渴望釋放,生產活動百廢待興,這便需要堅持應急處理和常態化防控相結合。同樣,我們也應保持警醒,激動之余不可擅動,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,若偏待新增病例激增再行動,則悔之晚矣。
那么對于我們高中生,疫情防控又該如何做到常態化呢?事實上,“逆行”可不算一線志愿者的特權,于我等渺渺學生而言,亦可堅守我們小小的一方戰線,踐行我輩之逆行。困境之內,逆懦弱而奮勇;懈怠之時,逆頹惰而堅持;暗幕之下,逆迷茫而理智;失落之時,逆悲切而勇行。棄玩樂之行而居家隔離,止流言蜚語而信奉科學,逆浮躁玩兒性而潛心學業。至于日常行為中種種我們可親身力行之舉措,盡可查看廣大奇思妙想的宣傳標語和鐘南山院士的切切囑咐。不過是常戴口罩,遠離群聚,洗手通風,分筷而食——事雖瑣碎,但責任重大;觸手可及,卻又考驗靈魂。“時代的一粒塵埃,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。”我們倒不需做出驚天動地的偉業,也不必加入投身前線的英姿,做好我們該做的,能做的,用行動彰顯責任與決心,用螢火點亮青年之擔當。
歷史的豐碑會刻下逆行者的豐功,浩瀚天地會銘記堅守者的偉績。面對抗疫這道時代所出的難題,我等常年與考卷相伴的學生萬不可輕易失分。堅守逆行,踐行逆行,居安且思危,才是我們應上交時代的滿意答卷。
撰稿人 張金珂鄭凱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