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教研組
心存敬畏,行穩致遠

歷史承載著許許多多的延續,像一條河,從過去流向我們,再由我們流向未來。我們不能決定它從何處流來,卻會影響到它流向何方。2018年,煙臺一中歷史教研組先后獲得“煙臺市學科示范基地”“煙臺市高中學科課程基地”等榮譽稱號,這既是對歷史組工作的肯定,同時也給歷史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對于歷史教學,我們一直心存敬畏,行走在成就學生、成長同伴、成全自己的路上!


存敬畏之心,登方位之高,望未來之遠
北大教授閻步克說:“史學提供一種特有的訓練,我們從一些看似枯燥艱澀的東西開始,逐漸去領會一種學術的境界,去掌握一種求真的技能,去積累一種貫通今古的智慧,去培養一種對人類命運的關懷。那理性和良知的訓練,才是使人終身受益的東西,也是我們的校園為什么會成為精神家園的東西。”



有鑒于此,歷史組秉承“高考大目標,人文進課堂”的教育理念,充分發掘歷史課程的人文內涵,重視學生的人文教育,引領學生在更為豐富和開闊的視野下思考問題,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,為新時代青年之興、國家之強服務。
學生的成長是全方位的,我們不以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唯一標準,而是尊重、關心每一個學生,使其健康成長,培養學生成為綜合發展的個體,成為胸中有大格局的人。在常規教學中,歷史組利用獨特的學科優勢,設計多種教學活動,“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”,讓學生在潛移默化、耳濡目染中習得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,從而引領學生站在歷史的高度,深層次思考個人命運與國家需要結合。例如,開展以“歷史上的今天”為主題的課前演講,讓學生站在今天看過去,更能體會歷史傳承的責任擔當。
立鴻鵠之志,聚團結之力,行務實之舉

一直以來,歷史組的氛圍都十分和諧融洽。我們講奉獻、講協作,尊重個性,鼓勵創新,老教師們謙遜熱心,年輕教師積極上進,整個教研組穩步發展。

歷史組年輕教師的迅速成長,是有目共睹的。這固然跟他們自身素質優秀有關,當然也離不開教研組一直以來對年輕人的培養:在規范中引領,拉直成長的跑道,縮短入職轉型期。年輕教師有熱情、有精力,眼界開闊,但是他們缺乏經驗,在工作初期可能會產生理論與實踐不符的困惑,甚至會碰壁,會迷茫。

自他們執教以來,歷史組對組內年輕教師的備課、教案、聽課、上課等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,尤其要求青年教師重視并撰寫教學反思,使他們盡可能少走或不走彎路。

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,但寫三年的反思,卻有可能成為名師,年輕老師們亦認真對待,具體、深刻地完成每次反思。在理論方面,不斷總結教學經驗,實現自我豐盈;在實踐方面,年輕教師更是積極參與各級展示課,在實戰中歷練。

每逢匯報課、優質課,歷史組全員出動,磨課、磨題、討論、爭執,務求盡善盡美,一個人授課,背后支撐的卻是整個歷史組,正是如此歷史組教師在參加各級各類比賽中才能屢屢折桂。成長,不是一個人的獨自前行,而是一群人的守望相助,一錘一錘釘釘子,一項一項抓落實,比學趕超、賽龍奪錦,何其樂也!
搶機遇之先,集篤行之功,續奮進之行
詩人臧克家寫過一首詩:“塊塊荒田水和泥,深耕精作走東西。老牛亦解韶光貴,不待揚鞭自奮蹄”。從知識到能力再到今天的核心素養,幾輪課改,煙臺一中歷史教研組從不掉隊。歷史組堅持“在把握大勢中搶占先機,在對標高考中找準方向,在百舸爭流中增創優勢”的原則,仔細研究新課改新高考精神,購置了大量相關書籍。


歷史辦公室,是真正的“書香門第”,除了公用的大書柜,每位教師還有自己的書架,擺滿各種書籍,高瞻遠矚,接軌前沿,理論和實踐相結合,推動課堂教學的突破。
教而不研則淺,研而不教則空,努力打造學研型教研組。讀,提升專業高度;思,挖掘思維深度;研,拓展領域寬度?偨Y教學經驗,反思教學中生成的問題,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,用理論的視角審視自己的工作,將教學與教研相結合,增強教學的活力和生命力。

兵貴精,將在強,歷史組人員不多,但在各級優質課比賽中均斬獲好成績:國家級優質課2人,省級優質課2人,市級優質課一等獎10余次,且多次承擔煙臺市歷史教育教學各項任務,如高三一輪、二輪復習示范課、新教材展示課、高考經驗總結交流等。多人獲得省級、市級課題教學成果獎,承擔多項省、市級課題研究;撰寫的課例和論文,屢屢被刊印出版,充分發揮歷史學科“示范基地”和“課程基地”的示范引領作用。
為者常成,行者常至

歷史的世界無限廣闊,過了一山再登一峰,跨過一溝再越一壑。今后,煙臺一中歷史教研組將永葆敬畏之心,匯聚堅不可摧的澎湃力量,以“亂云飛渡仍從容”的定力,以“板凳要坐十年冷”的態度,以“石破不可奪其堅”的毅力,踔厲奮發、篤行不怠,闖關奪隘、筑夢圓夢,方能不負歷史、不負時代、不負人民、不負學生!